集装箱房建筑解决了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

中国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思路正在调整,多用市场化的积极通道,取代简单的禁与堵等消极办法。提升国内集装箱房绿色建筑的比重,被认为是一个以上下游联动升级来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积极途径。

但国内业内人士认为,新型城镇化——建筑业升级——集装箱房用钢材品种优化——吸收钢铁过剩产能,这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理论上很美,实际操作上困难不少,还需要政府、社会的协同。

集装箱房建筑

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材料回收利用率低,这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,结构拆除后,主要的都是建筑垃圾,处理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。集装箱房建筑理论上的美不言而喻:在全生命周期内可较大限度地储备废钢资源,成为“第二矿业”,促进钢铁业的产能合理并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;集装箱房建筑抗震性能优良,可减小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也可尽快形成临时避难场所,灾后重建的费用也较低;可工业化制作,施工周期短,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有保障。

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,拆装式集装箱房民用建筑会有大发展。但须注意的是,在相对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存在比较优势这个基础之外,还应着力提高其质量和舒适性,从而为集装箱房住宅打造一个“性能好、品质高且节能环保”的明确的社会形象,满足市场需求。发展拆装式集装箱房民用建筑的目标,是由系统集成商为客户提供一个高性价比的建筑产品。

集装箱房屋.jpg

转载声明:

该文章转载于网络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,或有其他诸如版权、肖像权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,并非本网故意为之,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。

上一篇:集装箱住宅成为建筑业发展方向...
下一篇:集装箱房加快城镇一体化建设...

分享到